青年会客厅·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在行知社区举行
10月24日下午,“青年会客厅·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活动在行知社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志强与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青春践履助农路·乡振同行话担当”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叙实践感悟,共话青春成长。
王志强指出,同学们要在躬身实践中学会“学习、做事和做人”,努力读好“社会书”、练就“真本领”、涵养“大情怀”。他勉励同学们,要主动投身基层实践,在深入了解国情中铸牢信念根基,在真诚服务群众中找准奋斗方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实干担当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华章。
活动现场,五位青年实践代表依次围绕“足迹·乡野”“守护·青山”“传承·匠心”“播种·希望”“智慧·赋能”等主题,深情讲述了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实践故事。历史学院“燃青春之力,建美丽乡村”社会实践队马海艳分享了深入基层调研、探寻绿色发展路径的实践历程;生命学院绿色先锋队刘奕婷讲述了运用专业知识投身生态守护的生动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黄河流域文化根脉实践团苏可杨讲述了在非遗文化传承中激活乡村文化基因的探寻足迹;校青协“云帆筑梦,爱育童心”志愿服务队赵淑珍回顾了在教育帮扶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温暖点滴;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采摘机器人团队赵芊芊展示了科技创新如何为智慧农业注入青春动能的实践路径。
在访谈对话中,四位嘉宾立足各自领域,分享了实践洞察和体会。我院原驻村工作队队长杨亚东分享了驻村经历,勉励青年要善于在调研中发现真问题,运用专业所长破解发展难题,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吉志强讲到,乡村的人与教育是文化根脉所在,新时代青年要把握乡村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新特征,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师王洁提出,要推动AI等前沿科技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通过多学科协作、产学研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安超林结合西藏墨脱戍边支教经历,深情讲述了教育帮扶在增进民族团结、服务边疆发展中的深远意义,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这场深入学生社区的沉浸式对话,在温馨热烈的交流中为师生搭建起互学互鉴的桥梁。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思所感转化为服务国家、奉献青春的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一审:张笑迷
- 二审:白晶
- 三审:石斌

